作為社會人士,如何給孩子一點援手呢?

給孩子們一條路走走可以嗎???

立仁呆呆的坐著,中文科已經補習了一年多,還是一投莫展,總是徘徊在合格的邊緣,究竟如何才能突破呢?

立仁的媽媽美心,看到兒子的困擾,於是便請教中文科最了得的朋友,很無奈所得到的答案是沒有答案,只是說:不用太擔心,早點睡吧!心情也會好些,便輕輕打發了美心,美心無奈的掛斷電話,感覺是向人家借錢,被人家拒絕了,她需要的是方法,不是安慰!而是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法,最後還是另聘更有名的中文科補習老師,請他定出改進的計劃和方案,這是否意味著沒錢就沒有方法,沒人幫忙。

孩子們讀書是需要一個方法,一條路徑,一條可以依循的路,然後慢慢的改良,尋找自己適合的方法,在這個摸索的過程,他們是很需要過來人的智慧和指引,可能這條路在教會的學習班內可以尋到。

再者,今日的社會,給青少年是一個甚麼的形象呢?激進?漫罵?充滿了投訴和指責?在一個分享會中,講者向年青人發問,您們對八十後、九十後這些名字的感覺如何?大部分年青人認為這些字眼頗為負面,但講者回認,這些負面稱呼的背後,其實還有許許多多人士關懷年青人的成長和發展,奈何這大群人只是默默的工作,沒有大聲的喧嚷並低調,故不為人知。

社會若能給下一代一個正面的榜樣,就是很大的幫助,讓我們携手共同建立一個關懷社群的好榜樣,給我們的年青人,我們的下一代。